银质战伤章

德皇威廉二世设立的徽章
银质战伤章,授予在作战中受伤3次到4次的人员,佩带在左胸袋下方(必须在其他勋章的左边位置)。

徽章介绍

1939年战伤奖章(Wound Badge 1939),德文为“Verwundeten-Abzeichen1939”。德国战伤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II)于1918年3月3日设立第一个军事战伤章,设立三个级别,级别体现被授于者受伤的次数和伤残程度。希特勒上台后,内务部发布一个声明,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伤但没有授于战伤章的人,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获得。并授于正式证书,而且容许在正式场合佩带这些奖章。在1939年4月20日,吞并奥地利捷克和梅梅尔之后,内务部又发布一个公告,所有服役在奥匈帝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伤的人也可以获得这个奖章。事实上这个奖章授于一直到1941年后期。
1939年9月1日,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候,希特勒重新设立一个新徽章版本,依旧沿用三个级别,但没有单独设立海军版本,最初利用大量一战战伤章,重新冲压上万字。这就是所说的第1版或“西班牙”版,尽管仅仅作为“临时”使用,但这个版本一直使用到1942年。几个月后,战伤章第2版本开始发授,这个版本与第1版非常相似,最明显的区别是M35钢盔代替以前的M16钢盔。授于对象是国防军、武装党卫军和辅助服务组织,在1943年之后,扩大到空袭中受伤的平民。授于数量大约有500万以上。[1]

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