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

中国刺绣工艺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中国刺绣工艺。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江苏常州人杨守玉,现代刺绣工艺家。[2][1][3]
乱针绣源于苏绣又超越苏绣,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1]并且它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为中华“五大绣”,乱针绣作品也会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使乱针绣成为珍贵的艺术作品,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它也将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1][5]它的特征包括针法特征、光色特征、表现特征等三个方面。[6]其工艺特点是在针法细节、配色、绣线选择等方面,相较传统工艺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同时具有乱、靓、活、精、和等特点。[7]
2007年,乱针绣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以及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随后在2020年,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拓展项目名录。[6][4]

历史背景

上个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来自欧洲的油画、素描、钢笔画等作品,不断涌人中国画坛,此时的中国艺坛上,出现了一批有志于改革创新的画家,主动学习西方艺术。[3]乱针绣的创始人杨守玉则深受这一群人的影响,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激发了她创新变革的激情,她认为要让刺绣不同于画,但是要区别于传统的平绣,成为一种独立的造型艺术,必须在针法和造型研究上下功夫。[3]因此杨守玉一边传授传统刺绣技法,一边潜心研究古今刺绣品,1928年,一种区别于中国千年传统的全新绣种,在她的努力下,乱针绣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