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学名:Musa acuminata '(AAA)’),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 Colla)的变种植物;此处的香蕉特指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 Colla)经过人工选育的三倍体[6][1];其原产于亚洲东部,马来西亚及中国地区[2][3];在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欧洲等地广泛种植[4][5],在中国台湾、广西、云南、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栽培[3]。香蕉为热带果树[7],喜欢潮湿的热带气候,忌干旱,对水分过度敏感[8],种植香蕉的土壤里应保持适当的水分,其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9]、年活动积温7800-8200℃、年平均温度在21.8-22.7℃的环境中[7];适宜种植在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适合栽培于高地、台地、丘陵等地[9]。 植株丛生,具匐匍茎。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叶柄短粗。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雄花苞片不脱落;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果身弯曲;幼果向上,直立,成熟后逐渐趋于平伸;果棱明显;果柄短,果肉松软,黄白色,无种子[1][3] 香蕉蕉体香甜可口,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可被用来制成色拉、甜点等菜肴;在非洲等国家,把香蕉作为主粮,有蒸煮、焙烤、煎炸等煮食方法[10][11]。香蕉的假茎、吸芽等可作为喂猪的饲料;假茎与叶可作为原材料来制绳、编织物等。香蕉可制成香蕉炸片、香蕉酱等[10][9]。此外,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香蕉具有清热、润肺、滑肠、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热病烦渴、肺燥咳嗽、便秘、痔疮等症状;其皮具有清热、凉血等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热病烦渴、血淋等症状[12]。 在乌干达,香蕉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和载体,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场合,如在节日庆典中,人们也会用香蕉来装饰家园或街道,其手工艺品中也常常可看到香蕉叶和香蕉花的图案。此外,古印度和波斯民间认为,金色的香蕉果实乃是“上苍赐予人类的保健佳果”;还有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了智慧,因而香蕉也被誉为“智慧之果”[13][14]。 驯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