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

神话中主宰科举考试的神
1
4
魁星,亦称奎星、文魁夫子、绿意帝君等,在台湾民间被称为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是中国古代文神之一,主祭于魁星楼。魁星神被视为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守护神,[1]主管功名禄位。[3]古代科举考场流行魁星神的泥塑小神像,考生购买以祈求顺利加官进爵。魁星神的崇拜起源于对“奎宿”的敬仰,但由于“奎”字形象抽象,人们改用“魁”字形象加以代替,形成了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魁星点斗”形象。[1]
秦汉时期,魁星概念的雏形与天文学道教相结合,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和宇宙秩序的理解。到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兴盛使得魁星崇拜与学术成功和社会地位提升紧密相关,成为士子们心中的精神寄托。明代魁星形象的物化,更加深入人心,反映了科举文化对社会的深远影响。而清代魁星崇拜的全国普及和祭祀仪式的形成,则标志着这一神话人物发展的成熟,即使在科举制度废除后,魁星崇拜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4]时至今日,魁星仍然是读书人逢考必拜的神祇。[3][1]
魁星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象征着科举考试中文人的状元。[3]

来源

“奎宿”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