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JD娃娃-抖音百科
Ball-jointed Doll(BJD)在广义上讲指所有球形关节人偶,别名球形关节人形。这种人偶在结构上古已有之。狭义上指现代出现的以陶瓷或树脂等材料做头和身体,内部用有弹性的绳子拉紧,可以做出各种动作甚至站立的商品球形关节人形。[1] 现代意义的球形关节人偶的设计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德国艺术家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的创造,他自费出版的写真集《人形》对后来球形关节人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BJD文化起源于欧洲,但主要流行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BJD一词作为Ball-jointed Dol的缩写也主要在亚洲得到使用。[2]1999年,圆句昭浩创作了最早的现代亚洲球形关节人偶,VOLKS公司以此为灵感生产出了第一批SD娃娃(Super Dollfie)。VOLKS公司制作的球形关节人偶对行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韩国和日本的球形关节人偶都借鉴了SD娃娃的尺寸和基本体型。此后,各类BJD品牌在各个国家不断得到创立,BJD社交圈即“娃圈”也出现并不断发展,BJD文化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传播。[1][3][4][5] 按照BJD的躯体比例,BJD可以分为叔体、三分、四分、六分等;按照BJD的躯体结构,BJD又可以分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BJD的躯体一般由十到二十多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通常由三条长短不同的粗橡皮筋和五枚或五枚以上的S钩连接。玩家可以对BJD自行进行改装,使得BJD着有较高的可玩性。按照表现方式,BJD的可以分为写实和卡通两种风格;在具体风格属性上,则有可爱、黑暗、洛可可、中国古风等各式各样的风格类型。BJD的形象有的来源于个人创作,有的来源于已有的各种类型作品,还有的来源于对真人形象的模拟和参考。[6] 一方面,BJD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对BJD的设计、改造和展示等一系列过程中,玩家的美学理念得到具体实现。另一方面,BJD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心理需要。BJD可以看作是玩家对理想自我的投射,也可以看作是陪伴自己的家人或朋友。随着BJD文化的不断发展,BJD形象也出现在影视作品当中,如《蔷薇少女》《人形师》《攻壳机动队2:无罪》等。[5][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