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 Carrache)和卡拉瓦乔掀起的“反样式主义”运动。 基本介绍
1520年之后的文艺复兴运动经受着政治动荡、1521年教皇利奥十世辞世、1527年查理·坎特洗劫罗马、经济衰退和资产阶级力量减弱等种种严酷的考验。影响深远的新教改革运动威胁着教皇的教权,宗教人士人心惶惶,三十主教会议(1545-1563年)允诺彻底修正教规并重申天主教宗教改革的教义。这些历史纷争在艺术上也产生了反响。艺术家们背弃古典理想主义。在罗马,朱里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对世纪初由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引入的样式风格进行了深化和革新。紧张的场面、戏剧化的表情、紧凑的肌体、复杂的身体扭曲姿势以及形体研究在强烈刺目的色彩中得到体现。 佛罗伦萨经历的政教冲突从波提切利(于1510年去世)的夸张线条和安德烈·德·萨托(安德雷亚 del Sarto)的艺术中显现出来。没有透视的构图、失衡的人物姿态、大胆地缩短和延伸的画面、生硬的背景、绚丽刺目的色彩和冷冰冰的光线构成了蓬托尔莫、罗索(Rosso)或帕尔莫桑(Parmesan)的样式主义顶峰时期的特色。帕尔马画家柯雷乔(le Corrège)和威尼斯的提香等进入了样式主义创作时期,而委罗内塞甚至丁托列托则表现出威尼斯画派特有的光线样式主义。 一直到1620年,样式主义传到了欧洲各国。虽然15世纪的法国画家富盖(Fouquet)是才华横溢却昙花一现的法国文艺复兴先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样式主义画家却在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宫廷建立了法国第一个画派——枫丹白露画派,其后的一个法国画派深受佛兰德斯画风的影响。肖像画家克鲁埃(Clouet)则受到了普利马蒂乔(Primatice)的巨大影响。西班牙的格列柯在查理·坎特的儿子菲利普二世的庇护下绘画,画作中人物的灵性、戏剧化表情和最大限度拉长的身体具有典型的样式主义风格。与佛罗伦萨画家布龙吉诺(Bronzino)风格相近的德国画家霍尔拜因的远距离冷色艺术、德国画家格吕内瓦尔德的精雕细琢的画风在精神危机和“农民战争”(1524年)的干扰下似乎也打上了样式主义的烙印。逐渐走向极端的样式主义在1580年左右引起了一场由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 Carrache)和卡拉瓦乔掀起的“反样式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