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遗址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安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的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始建于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后在元代被毁于大火。临安古城城址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0余平方米,主要由大型夯土台基、石头砌筑的围墙和门址等组成。城内有约130座殿、堂、楼阁,主要宫殿区现已被深埋在距离地表3米的地下,基址保存相当完好。
临安城遗址的布局开创了“南宫北市”的先河,与北宋时期的汴梁唐代长安都城制度有所不同。南宋时期的杭州,皇宫位于南部,民居和市集位于北部,为城市北部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2002年,杭州市园文局为保护皇城北墙遗迹,在残存的夯土城墙周围设置了铁栅栏。皇城东墙现为民居覆盖,皇城南墙大部分与宋城路平 行,地表已不见城墙遗迹。
临安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考古发掘,弄清了临安城遗址的格局,并对其主要基址施行保护措施后进行展示。地面景观设计主要表现了宫殿的格局。2001年,临安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临安城遗址荣获“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称号。

历史沿革

南宋皇城,在凤凰山东麓。原是北宋杭州的州治,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辟为行宫,绍兴元年(1131年)草创皇城,绍兴八年南宋定都杭州。其范围南至苕帚湾,北到万松岭,西至山腰,东达中河南段,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约700米,方圆9里。南宋大内分南、北两部分。南内即皇城,依自然地形布置其宫殿、亭阁、园林等。布局严谨,建筑辉煌。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攻入杭州,部分焚毁,一些宫殿改作寺庙。明代以后逐渐荒芜。2001年,国务院确定临安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核心就是凤凰山上的南宋皇城,在《临安城遗址——皇城遗址保护规划》中,建议把南宋皇城的四面城墙都标示出来——这四面城墙,经考古发掘,位置已基本明确。皇城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