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非百

伍非百
伍非百(1890—1965),本名伍程骥,四川南充人。好诸子之学,尤喜墨家。1914年开始整理《墨子经》上下,《经说》上下,历五年成书,初名《墨子辩经解》,后改名为《墨经解故》,廖季平、谢无量等名家均为之作序。先后写成了《大小取章句分》、《尹文子略注》、《公孙龙子发微》、《苟子正名解》、《齐物论新议》、《形名杂篇》,合前著《墨子辩经解》,总称《中国古名家言》。1925年,任成都大学教授。1928年,任中央大学教授。1938年底弃职返家,居南充西山。其间,除一度担任过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外,他集中主要精力,创办了西山书院和川北文学院。1949年被委任为川北行署委员,并兼任由川北文学院和川北农工学院合并而成的川北大学(今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

个人生平

伍非百(1890—1965),本名伍程骥。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利溪乡人,幼年丧母,继母寡情,待他刻薄,家境不好。他就学于本乡私塾时,即十分勤奋,遍读了四书、五经及诸子文集。他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善于为文。年13岁即考入县学为秀才。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罢科举后,欲进学堂读书,家庭经济无力支持,族中虽有公田收入可以资助,但被有势者把持,未能给予。于是前往合川县实业学校,学习实业技艺。在合川,他增广了见闻,接触了新思想,出于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的不满,加入同盟会,在学校发生学潮后休学,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伍非百任第一届四川省议会议员,继又在川军石青阳和熊克武部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斗争。石、熊失败,伍亦被列入逮捕名单之内而到了上海。但由于党人四散,失去联系,又从上海返川。他见军阀连年混战,国事日非,回到今利溪乡青衣山下老家,埋头读书,专力治学,欲以文化救国作贡献。时生活窘困,仅靠在合川实业学校所学技艺育蚕种、桑苗出售以支付,无钱买书,常往返数十里去藏书之家借书抄阅。
1928年,应南京中央大学电邀,他到了南京,任中央大学教授。其间,还以同盟会会员资历兼任考试院考选委员,挂名官职,潜心著述。为探索诸子之学,常与经学专家四川廖平(廖季平)、山东栾调甫、南京张纯一等书信往来或相互过从,而且专程至苏州拜访章太炎先生。
1931年,伍非百赴南充,任嘉陵高中校长。适逢学校经费来源日益减少,影响师生情绪。伍非百毅然到当地驻军会见军长杨森,经申述获得支持,学校经费困难得以缓解。1933年,伍非百受聘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同时,他又以同盟会员兼学者身份,应国民党考试院之聘,任该院参事与考选委员等职务。但伍非百平生志趣在于学术研究,他多次至苏州[]见章太炎,研讨墨经与先秦诸子之学。他又与海内学者如四川廖平山东栾调甫南京张纯一等人,或书函往返,或时相过从,互相探讨。伍非百因此成为著名的名学学者和墨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