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

中国第三大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位于中国南京市玄武区,简称南图。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其前身可追溯到1907年由清两江总督端方创办的江南图书馆,1952年10月并入国立南京图书馆,1954年7月改名为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大行宫馆区2007年实现全面开放,地下局部2层,地上9层。[1][2][3][4]
截至2022年底,南图藏书总量超过128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馆藏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已有63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共有100多个数字资源数据库。[1]南京图书馆新入藏的北宋刻本《景[yòu]礼部韵略》,被视为近年来的重要发现。[5]
南京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南图的国际交换业务涉及8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机构。2017 年,根据亚太地区出借馆收到请求数据统计,南图文献出借量位居亚太地区第八名、中国区第三名,向全球174家图书馆或机构出借了267件馆藏文献。从2012—2021年, 南图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捷克和“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学者访问交流。[2]

历史沿革

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1907年由清两江总督端方创办的江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