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

浙江宁波大夫第
慈城黄山的“大夫第”建成于清嘉庆元年(1796)。据清代《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由朝议大夫王严理所建。

建筑结构

“大夫第”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里面有房子五进。由于王严理有五个儿子,下面子孙众多,所以“大夫第”里面又划分了若干区域,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家庭,每个区域之间有门、走廊相通。
“大夫第”内最具特色的地方当属里面的“十六块砖屏”,每扇砖屏高为2.33米、总宽8.16米、砖厚4—5厘米,总面积19.01平方米。“十六块砖屏”讲述了16个经典故事,它们分别是贤母教勤、伯牙操琴、[]桥授书、商山四皓、博士传经、北海牧羊、竹林七贤、写经换鹅、东篱采菊、冒雪寻梅、神童特慧、孤山放鹤、东坡读砚、君子慕莲、倪迂洗桐、候涛题壁。砖屏下部为吉祥图案,上部为不同题材的历史故事,16块砖屏,16个经典故事。画面上人物的喜怒哀乐惟妙惟肖,景物中的春夏秋冬山水花鸟情景交融。砖上的这些典故,不落俗套,寓教于乐,把高超的砖雕工艺和儒家的人生观融为一体。砖屏的制作采用先雕刻,后烧制的工艺,反映了当时极高的雕刻、烧制工艺,是古代砖屏罕见的艺术精品。上世纪80年代初,慈城黄山“大夫第”的16块砖屏,被保国寺收藏。
精美的“大夫第”花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