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府

日本国一级行政区
大阪府(日文:おおさかふ[1])位于本州岛中部,濒临大阪湾,呈南北长条形分布,是西日本地区行政、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面积约1905平方公里,居全国倒数第二;人口约882万(截至2019年12月),名列东京都、神奈川县之后,位居全国第三;属濑户内海式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夏季稍觉闷热,冬季温暖少雪;年平均气温16.5℃,平均降水量1306毫米;下辖大阪市、堺市池田市等33市、9町和1村;现任知事吉村洋文,2019年4月首次当选;2016年大阪府实际府内生产总值380210亿日元;中小企业发达,制造业尤为明显,99.4%制造企业为中小企业;松下电器、夏普、积水住宅、大林组、高岛屋大丸、崇光等很多大企业也是在大阪建立发展起来的。[2]
大阪府很早就是对外交流的港口城市,相传建于3世纪的住吉大社就是为企求航海平安而建的,1400多年前遣隋使从这里出发前往中国;商业发达,江户时代起被称为“天下的厨房”;明治维新后,发展了以纤维为主的轻工业;府内长期居留的外国人为23.4万,其中中国人(含港澳台)占29.2%(截至2018年6月);目前,关西机场开通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沈阳大连深圳等48个中国城市的航线;1980年9月、11月,大阪府分别与江苏省、上海市结为友城。其首府大阪市日本第二大城市,面积225平方公里,人口274万。1974年4月与上海市结为友城;现任市长松井一郎,于2019年4月首次当选;为实现“大阪都构想”,所属于大阪维新会的前大阪府知事松井和前大阪市市长吉村辞职互选并双双获胜。[2]
大阪府历史悠久,府内留有公元初期的绳文、弥生时代的遗迹和古墓;公元5世纪的仁德陵,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陵墓;[8]公元7世纪大阪建立难波宫;[8]16世纪的江户时代,大阪被称为“天下的厨房”,并形成当时的期货市场;公元17至18世纪,大阪形成都市文化中心,出现小说、木偶、歌舞伎私塾等一批著名文化特色;[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阪由轻工业转至重化工业,成为“烟都”,形成日本第一工业城市;[8]1970年代,受环境污染和二次石油冲击,经济受沉重打击,产业结构从“重厚长大”转为“轻薄短小”;1980年代~1990年代,日元坚挺,大阪经济更是突飞猛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活跃,占整个制造业的产品生产值65.4%。[8]
大阪府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化学、电机、石油、木材加工及生物工程和电子工业等;府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与人均GDP在全国均居于第2位;有家电、化学、纤维、钢铁等产业,有松下、三洋等世界知名大企业;产业种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仅占0.1%,第二产业占30.2%,第三产业比例高达69.7%;中小企业活跃为该府经济一大特色,占该地区制造业的99.4%,就业人口中,78.6%就职于中小企业(2011);在填海造陆的基础上形成了[jiè]高石泉大津岸和田贝冢、泉南、阪南等新兴工业中心;中小企业活跃为该府经济一大特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阪市、北大阪、东大阪、南河内与和泉5个各具特色地区;[4]耕地大部分为水田,城郊型农业主要集中于北、南河内地区;泉佐野西部海面上修筑的关西国际机场,是本府和西日本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枢纽。[4]
1980年11月,上海市副市长韩哲一和岸昌知事在大阪府签署了两市府缔结友好关系协议书;[9]中国社科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9-2020》中,大阪被列入其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