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DFS研究所发展的滑翔机的军事用途发生兴趣,德国军方的一份契约提出生产3架原型机的需求。继1937年成功的展示之后,接着是一批先期生产型DFS230A-0,和一批少量的生产型DFS230A-1与具备两套操作系统的DFS230A-2教练型进入服役。DFS230成为德国空军的标准轻型突击滑翔机。这批先期型再加上以后陆续生产的DF230共计超过1,000架,由多家工厂生产。 民用滑翔机
早在莱特兄弟发明有动力飞机之前,一些先驱者就已经尝试着披上类似鸟儿翅膀结构的扑翼进行滑翔飞行。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显得愚不可及,但正是这些冒险开创了人类航空史。1891年,德国著名航空学家奥托·李林塔尔(OttoLilienthal)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机,并在其后五年中先后设计并制造了5种单翼滑翔机和2种双翼滑翔机。1896年8月9日,李林塔尔在一次滑翔机飞行试验时不幸坠落,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必须有人为此牺牲”。正是李林塔尔的滑翔机试验为后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奠定了基础,他后来被人们尊称为“滑翔机之父”。李林塔尔让人们认识到即使没有发动机,仅仅依靠风力和重力也能进行飞行。 20多年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受制于《凡尔赛协定》,不得拥有和开发任何军用飞机,但该协定并未禁止德国建造滑翔机。于是,德国抓住这个空档,在国内成立了无数滑翔机俱乐部,为日后建立德国空军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滑翔机训练更是成为了每所德国高中的必修课目之一。由此使当时几乎每个德国青年男子都具备了一定的滑翔机飞行技巧,为日后德军空降部队拥有大量技术娴熟的滑翔机驾驶员打下了基础。在这段时期里,德国又先后开发了几种民用滑翔机,但它们离执行作战任务的要求还差了关键的一步。 OBS滑翔机和DFS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