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

中国古代官名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雅称“大司徒”“大司农”,是为六部中户部最高长官,职掌国家财政,相当于现今的财政部长。[1][2][3]
此职始于汉代,设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管国家财政;曹魏时设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隋代改称民部尚书;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六月,唐高宗李治即位,为避太宗庙讳,改“民部尚书”称“户部尚书”,之后为常设之官。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国家经费等。[3][4]

职位介绍

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