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角鸮

鸱鸮科角鸮属的一种动物
红角[xiāo](学名:Otus sunia),又称为猫头鹰、东方角鸮、东红角鸮,[2]鸱鸮科角鸮属鸟类。[1]其是体小“有耳”型角鸮,[9]体长16~22厘米,体重48~105克[6]。眼大而圆,虹膜为黄色。[6]面盘和上体均呈灰褐色,有黑褐色虫[]状细纹。[8]下体由红褐色至灰褐色。其飞羽为黑褐色,脚呈肉灰色,趾不披羽。[6][9]
红角鸮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欧洲非洲中亚、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6]在中国几乎各地均有分布。[6]其栖息于山地至平原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6]白天多隐藏起来,喜欢夜晚活动。[9][10]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食。[7]红角鸮的繁殖期在5~8月,孵化期为24~25天。[6]育雏期约为21天。[12]
2004年起,红角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物种。[3]2021年,红角鸮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当中,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

形态特征

红角鸮体长16~22厘米,[6]翼展50.5~52.6厘米,[7]体重48~105克,[6]是体小“有耳”型角鸮。上体红褐色,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在前额和冠部有深色条纹。肩胛有带黑色边缘的白色浅黄色斑点。[9]其体形和羽色似领角鸮Otus lettia),但红角鸮体色较深带棕色调,后颈无翎[líng]领,趾不被羽。[6]红角鸮分为灰色和棕色两种色型,[6]雌雄同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