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酉

清朝时期官员
杨二酉(1705年-1780年)字学山,号又屯,山西太原人,清朝官员,他曾于1739年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1705年出生于山西的杨二酉于1733年高中进士,后入清宫廷担任翰林编修等文职。1739年(乾隆四年)以御史身份巡视台湾并兼理学政。任内选诸生建海东书院。1741年返宫廷续任工科官员。

人物生平

1747年,福建巡抚上奏朝廷1739年-1747年之历任巡台御史除了养廉银之外,强索各县轮值供应,而巡台出巡南北两路,所有夫车等项均强加各县措办,又复滥准差拘,多留胥役,滋扰地方等语。因此,他以“积习相沿,因循滋弊”罪名被革职留任查办。他之后返回山西。并在山西研究与保护晋祠,颇有成果。官终至兵科掌印给事中。
活跃于清乾隆元年(1736)至十年(1745)间政治舞台上的“言官”杨二酉,是一位勤于职守、直谏敢言、曾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骨鲠之臣。他的仕途生涯仅18年。前三年在雍正朝,为翰林院庶吉士,默默无闻。是乾隆登基给他带来机遇,更准确地说,是他秀隽的书法和锦绣的文章,被乾隆看中,为其仕途打开了通道。然而,作为一生为监察官员的他,因其恪躬职守,耿介如石,被污臣贪宦视作洪水猛兽,尤其是遭到被他弹劾和检举的个别封疆大吏和朝中重臣的攻讦,终至被乾隆皇帝疏远,以“[guà]误”之罪免职,年届45岁之时归里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