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庆蕃

清朝的官员
毛庆蕃(1849年-1927年),字实君,丰城县(今丰城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曾任四川[]江、江油等县知县,政绩卓著,人称毛青天。

正文

出生官宦家庭。曾祖毛辉凤为道光举人,曾任四川綦江、江油等县知县,政绩卓著,人称毛青天。毛庆蕃于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随后游学各地。在扬州,与刘鹗投在“泰谷学派”嫡传弟子李龙川先生门下,学问愈益大进。泰谷学派创立于清代中后期,被学术界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门下名士辈出。毛庆蕃的思想立足程、朱,不杂阴阳之说。为此他曾与好友陈三立在湖南衡山论战,但两人以后长期保持友谊。光绪十五年(1889) 中进士,先任小京官,后外放京[]等地担任小官职。甲午战争爆发,毛庆蕃为两江总督刘坤一保荐调办湘军粮台,坐镇天津,保障后勤。光绪二十六年左右,“以名儒任永定河道,为历来河臣之冠。每至汛期,亲赴两岸,昼夜巡视,督促人夫防堵险要,在任数年,河无决口”。两年后,由直隶派抚局道员调上海机器局总办,受命为帮总书记,与袁世凯筹建中国万国红十字会。不久调任南京金陵机器局总办。金陵机器局是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兵器制造厂,经过近四十年经营,成为当时中国最大兵工厂之一。毛庆蕃全面经理兵器工业,以雪庚子之耻自誓,惨淡经营,食寝几废,不断扩大制造规模,改进制造工艺,以抵御外侮。
光绪三十年,调任直隶布政使。三十三年,任江苏提学使,选拔培养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这时他已倾向革命,同情并暗中支持革命党人。适逢有人向两江总督端方密告从日本潜回上海的同盟会干事黄炎培正在南汇一带讲演排满革命,端方密令毛庆蕃逮捕并处决黄炎培。毛庆蕃将浦东中学捐办董事杨斯盛找来问明黄炎培情况后,反而礼请黄到己宅谈话,赞赏有加。数天后,发布三十字布告,为黄炎培等人委婉开脱。后来黄炎培回忆毛的恩情时说:“我万分感激杨先生以身家担保,毛先生有意维护开脱,我怎敢忘却献身国家大义,放弃我的天职呢?只有努力以报答两先生的爱我。”
光绪三十四年,调任甘肃布政使。适遇兰州黄河大桥建设艰难。从次年八月毛给朝廷电报中可见,他是这一中外桥梁专家合作建造的“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促成者。经多方筹措资金和材料,使几有夭折之虞的工程起死回生,得以竣工。毛庆蕃在工程中创造的“牌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桥头堡前身和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