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兰

兰科火烧兰属植物
火烧兰(学名:Epipactishelleborine(L.)Crantz):地生草本,高20-70厘米;根状茎粗短。茎上部被短柔毛,下部无毛,具2-3枚鳞片状鞘。叶4-7枚,互生;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通常具3-40朵花;花绿色或淡紫色,下垂,较小;花瓣椭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唇瓣长6-8毫米,中部明显缢缩。花期7月,果期9月。
生于海拔250-3600米的山坡林下、草丛或沟边。分布于中国、不丹锡金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北非俄罗斯欧洲以及北美(引入逸为野生)。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1]

形态特征

火烧兰是地生草本植物,罕有披针形,长3-13厘米,宽1-6厘米,先端通常渐尖至长渐尖;向上叶逐渐变窄而成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通常具3-40朵花;花苞片叶状,线状披针形,下部的长于花2-3倍或更多,向上逐渐变短;花梗和子房长1-1.5厘米,具黄褐色绒毛;花绿色或淡紫色,下垂,较小;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较少椭圆形,舟状,长8-13毫米,宽4-5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长9-13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渐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