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帘

慈竹为原料的汉族竹编工艺
竹做的帘子,尤指挂在门口或窗户的帘子,是汉族竹编工艺的一种。[1][2]古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竹帘遮隔,则称为垂帘听政。[3]竹帘采用慈竹为原料,以手工技术为主,借助简单而巧妙的木结构机械,抽成细如毫发的竹丝,经过20多道工序手工制作,织成薄如蝉翼、形似锦帛的独特竹帘工艺品,给人古朴典雅的感觉,让空间充满书香气息。[4]
梁平竹帘是流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称“天下第一帘”。2008年,梁平竹帘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6]牟秉衡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2011年梁平成立了三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有8名县级传承人。[7]
唐时竹帘制作传入朝鲜日本江户时代,东京竹帘因喜多川歌麿浮世绘而出名。1983年,日本江户帘被指定为东京传统工艺。2013年,韩国的竹帘工艺——帘匠——被韩国文化遗产局指定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14号。[8][9][10]

发展历史

竹帘制作工艺已逾千年历史。具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重庆竹帘以本地“百里竹海”的慈竹为原料,抽成细如毫发的竹丝,借助木织机,经过数十余道工序的手工制作,织成薄如蝉翼,形似锦的独特竹帘工艺品,并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多种表现手法,精工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它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工艺美术界享有盛誉。梁平竹帘倍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国朋友的青睐,曾多次作为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都有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