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瓦

春秋时期用于建筑的窄瓦片
1
2
筒瓦为半圆筒形的瓦,由筒型陶坯对剖制成,主要用于大型庙宇、宫殿的屋顶,覆盖在仰板瓦的交界处,构成筒瓦屋顶。靠近屋檐口的筒瓦为勾头(宋代称华头筒瓦),顶端粘挂有圆形瓦当。一般以粘土为材料,器表饰较粗的绳纹,器内除素面外还有麻点纹、斜方格纹等纹饰中国宋代《营造法式》规定,筒瓦共有六个品种,自六寸至二寸五分。清代普通筒瓦宽自四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琉璃筒瓦宽自六寸五分至三寸。筒瓦有罗锅筒瓦、花脊筒瓦等形式。

其他类型

战国筒瓦
战国时期,城市建设日益发达,砖瓦制陶工艺随之发展。几何印纹硬陶成为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流行于东南地区。这类陶在胎土中含氧化铝较高,需经高温烧制,成后胎骨坚硬,呈灰黑色。制造大量硬陶时,在胎体上模印出回纹、米字纹等几何纹饰,既作为建筑材料又达到装饰效果。燕国筒瓦瓦身镶贴的三角形[][]纹,交错排列分成两组,可能是用于覆在宫殿墙头上的“护墙瓦”。燕下都故城的出土筒瓦表明,当时的宫殿建筑非常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