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菌(学名:Sparassis crispa),又称绣球蕈[xùn]、椰菜菌、蜂窝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孔菌目、绣球菌科、绣球菌属。绣球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型,由粗壮菌柄上长出许多相互交错的扁平带状分枝,枝端形成绣球状子实体。菌体直径可达10至40厘米,颜色为白色、灰白色至污黄色,瓣片薄且边缘弯曲不平,具有茴香气味。干后体积显著缩小,颜色变暗,质地硬且脆。菌柄不明显,长3至4厘米,粗2.5至3厘米,灰白色,基部似根状并与树根相连。子实层生于瓣片之下,孢子无色或微黄色,光滑,近球形至广椭圆形。[1] 绣球菌主要生长于夏、秋季节的针叶林和混交林地面,多见于云杉、冷杉、落叶松、红松和板栗等老弱大径级活立木的基部、树桩、枯死的树根或林地上。在中国,主要产区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西藏、河北、云南、福建等地,其中吉林省的安图、抚松、敦化、靖宇、白山等市、县林区,黑龙江省的带岭、伊春、五营林区,以及云南省的丽江、中甸等林区分布较为集中。国外分布包括欧洲、日本、大洋洲和北美洲,在英国南部松林分布较多,当地人称之为花椰菜菌,是一种知名的食用菌。[1] 绣球菌子实体大者单个重可达700克,香脆可口,味道鲜美,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还原糖等多种营养物质。其子实体中的粗蛋白含量为12.9%,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基本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绣球菌中含有丰富的β(1-3)葡聚糖,具有增加白血球、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效果。此外,绣球菌素具有抗真菌活性,经常食用绣球菌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肝病等多种疾病。[1] 简介
绣球菇营养丰富,据测定,绣球菌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5.58克,脂肪7.95克,还原糖48.7克,甘露醇12.93克,聚糖1.72克,海藻糖7.41克,灰分4.49克;还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等成分。灰分中的矿质元素高于一般菇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