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片

药片
中国人讲究食疗,而西方人习惯于吃药片。药片可以维持机体平衡,促进健康。

药片由来

中国人讲究食疗,而西方人习惯于吃药片。我们中国的第一部农耕专著《齐民要术》收集谷类、豆类植物十多类,约200余种;蔬菜20多类、100多个品种;鱼、肉、蛋约百余种。我到欧洲去感到很难受,蔬菜都非常贵,一根黄瓜、一棵小的白菜就要一个欧元、合人民币10块,我回到北京拿着10块钱可以买一小车的菜回来。中国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140种菜可以选择吃。所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也保证了膳食的平衡。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人坚信“药补不如食补”。评价食物的标准共有六个字———色、香、味、形、器、效。同时要关注“食疗”效果。西方是药片文化,因为西餐动物性食物过多,蔬菜品种单调,造成蔬菜摄入量严重不足,欧美人均蔬菜摄入量200克/日,而中国人是500-600克/日。为补充膳食营养不足,西方从各种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片,形成了现代所谓西方药片文化。美国人由于蔬菜吃得少,前些年许多新生儿发生脊柱裂,就是由于孕妇叶酸摄入不够。叶酸主要的来源是菠菜这些绿叶类食物。美国后来就把叶酸提取出来制成药片,要求孕妇普遍补充。中国人因为有非常平衡的饮食,这样的先天畸形非常罕见。再比如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它们从合成那天开始就不断地被氧化,到药片过期就出现有毒的物质,而我们从食物中获得的维生素C是非常稳定的。有一位营养学家做过如下比喻——即“药片是人造的,天然的食物是神造的”。

药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