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翅目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的一目
革翅目(学名:Dermaptera),俗称蠼[sōu](qú sōu)、马[jiá]子,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下的一目[2]。革翅目昆虫的身体细长,呈扁平或圆柱状,[6]通常为褐色或黑色,表皮坚韧,具有口式的前端头部,能够进行活动,其触角呈丝状,口器为咀嚼式,前胸背板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最典型的特征为尾部没有分节,呈钳状[6][7],该目昆虫的体长一般约为5~50毫米,但已灭绝的革翅目昆虫圣赫勒拿蠼螋(Labidura herculeana)的体长可以达到约76毫米。[11]该目昆虫起源较早,约起源于2.08亿年前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纪时期,[12]而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其栖息地多样,在土壤、石块、树皮、垃圾、粪便及草丛中,均可有革翅目昆虫生存其中。[13]
革翅目昆虫食性较杂,大多数是杂食性,但也有一些革翅目昆虫是植食性、腐食性或肉食性的[13]。革翅目昆虫多数属于夜行性昆虫,[13]白天待在黑暗的地方,[14]在夜晚时出来活动;[6]在面对捕食者时,该目昆虫体内可以喷射出一种恶臭物质,保护自己。[14]
截止到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收录的分类标准中,革翅目共有3亚目16科262属2031种33亚种[15]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收录的分类标准中,中国共有8科59属231种2亚种[16]。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示,其中一种已灭绝(EX),3种被评为极危(CR),一种被评为濒危(EN),该目物种受到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他物种的入侵或栖息地的改变对种群数量造成影响。[3]
革翅目的昆虫对人们的生活和维持生态有重要影响,如欧洲球螋Forficula auricularia)因捕食蚜虫的特性,可用于控制苹果和梨园的蚜虫危害,[10]此外日本蠼螋Labidura japonica)、黄褐蠼螋Labidura sp.)和灰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是中国棉田的重要类群,能捕食棉花害虫如棉铃虫棉小造桥虫小地老虎、金刚钻和红铃虫的卵和幼虫等,也能捕食棉蚜,可用于控制棉田虫害。[13]

分类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