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叶紫菀(拉丁学名:Symphyotrichum subulatum;[4]英文名:Annual Saltmarsh Aster),别名钻形紫菀、[2]燕尾菜、剪刀菜等,为一年生草本,[3]属于菊目、菊科、联毛紫菀属。[4] 钻叶紫菀全株光滑无毛,基生叶倒披针形,花后凋落;茎生叶条状披针形,全缘,叶互生,无柄;头状花序顶生,多数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狭钟状,总苞片3-5轮,条状钻形,外层较短,内层较长;舌状花细狭,淡红色;冠毛污白色;瘦果圆形或椭圆形。花果期8-10月。它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的瘦果(种子),瘦果上带有冠毛,可随风飘散到处传播,也可随水流、动物活动等进行远距离传播,蔓延速度很快。[6][11]原产于非洲、中美洲、北美洲及南美洲,[6]已引进至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西南岛屿、温带亚洲及太平洋地区。[7]生长于受干扰区域、路边、草场、灌溉渠道、稻田边缘;海拔范围从近海平面至2000米。[6] 钻叶紫菀可作为观赏植物用于园林和公园造景。[9]其全草可入药,拥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疹、肿毒。[10]钻叶紫菀极易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排挤当地植物的生存,严重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11]主要危害水稻及棉花、大豆、甘薯等秋收作物,局部地区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12] 2014年,钻叶紫菀被中国列入《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并高居名单第二位。[11]2015年,钻叶紫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该物种分布广泛,尽管在其部分分布区域内种群数量可能正在减少,但尚未认为其全球种群数量的下降可能达到(或接近达到)易危等级的阈值。因此,该物种被评估为无危。[5]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