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

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阳关三叠》(英文名:Three Repetitions of the Yangguan Tune),又称《渭城曲》《阳关曲》,[1]改编自唐代诗人王维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属琴歌类演绎方式。[3]
《阳关三叠》起源于唐朝,最早的记录要追溯至明朝弘治年间南昌龚经编释的《浙音释字琴谱》,后被张鹤收录到《琴歌入门》中。[4]《阳关三叠》的歌词是从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而来。”[1]唐太宗年间,唐太宗为了对外扩张疆土,朝廷需要大量的征兵戍守边塞开始大量在民间征兵,诗人王维好友元二也在征兵的队伍中,为送别挚友和控诉君王为了一己私欲而使百姓经历苦难,便在送别时创作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4]《阳关三叠》歌词较多的采用五和七言绝句,或截取律诗四句,以反复咏唱的叠唱方法,将诗中意趣尽情发挥。[5]
2006年5月,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关三叠》作为代表曲目位列其中。[2]

历史沿革

《阳关三叠》起源于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用于表达对好友离别的不舍,和控诉君王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在唐代就已经谱成数十个琴曲版本并得到广泛的传唱,在乐府歌曲中被称为《渭城曲》,并在《伊州大曲》之中收纳。现传唱的琴歌,都分成三段即琴曲中的三叠,在原本诗歌的基础上加入歌词呈现出来。古诗中的渭城,指的是秦朝时的咸阳城,阳关指的是今甘肃敦煌的西南,是古时出塞的必经之地。琴师在创作时为了使送别难舍之情增强,对原作四句进行反复三遍,“三叠”因此形成。[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