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苏联作家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83年1月10日-1945年2月23日[2]),苏联萨马拉人,著名作家,记者。
1901年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进入圣彼得堡理工大学机械系学习。1905年,他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并于1907年自费出版诗集《抒情集》,后转向现实主义小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11),长篇小说《跛老爷》(1912)等,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成为了《俄罗斯新闻》的战地记者,并多次前往前线。在革命初期,阿·托尔斯泰反对布尔什维克,一家人于1919 年 4 月移居国外直到1923年才回到苏联。1923年,他出版了自己第一部科幻小说《阿爱里塔》;1924年,出版了小说《涅夫佐罗夫的奇遇或伊比库斯》等;三年后,以其代表作《加林工程师的双曲线体》回归科幻小说领域。1934年他出版了《彼得大帝》的前两卷。1941年,他以小说《阴暗的早晨》完成了三部曲《苦难的历程》。[3]1944 年,托尔斯泰身患重病,医生发现他患有恶性肺部肿瘤。阿·托尔斯泰于 1945 年 2 月 23 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4]
阿·托尔斯泰是一位跨越了沙俄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作家[5],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公众人物。[3]作家的才华受到同时代人的高度赞赏,包括马克西姆·高尔基和伊万·布宁,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有很高的地位。[6]他的小说体裁和主题多样,充满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他是为数不多的多次获得斯大林文学艺术一级奖的作家之一——1941 年,他因《彼得一世》的前两部分获得该奖;1943年,他凭借三部曲《苦难的历程》再次得奖;1946年,他因创作的戏剧《伊凡雷帝》被追授斯大林奖一等奖。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被选为科学院正式院士。[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188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