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邑

古地名、今山东曲阜
[zōu]邑,古地名,也作“[zōu]”“[zōu][1],今山东曲阜,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出生地。[2][3]
陬邑春秋前期曾为[zhū]国都,后迁于[jiàng](今山东邹县东南),旋为鲁地。[1]《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父叔梁纥曾为鄹邑大夫。[1]陬字亦作鄹,作郰同音通用,而邾娄即訾娄,所以邾、邹、陬、鄹、郰皆同音同义。[4]
民国时期西周“陬子龙首铜[yuè]”出土于山东邹城一带,专家认为该发现佐证了春秋“陬邑”的存在,为确定孔子里籍方位提供了依据。[5][6]

简介

春秋时期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的出生地。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其弟子整理,编[zuǎn],收录)及先秦秦汉保存下来的《史记·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