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合物

通常指不含C-H键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inorganic compound)通常是指不含C-H键的化合物,包括少数含碳氧化物碳酸盐[1]二氧化碳一硫化碳、含C-H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等。[3]无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酸、碱、酸和氧化物等,其中氧化物又包含成盐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等。[4][5]
无机化合物历史悠久,2世纪初,中国已经有文献的记载。18世纪以后,许多新元素陆续被发现,促进了无机化学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后,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并合成了众多新的无机化合物。[6]不同种类的无机化合物,如酸、碱、盐配合物等有不一样的命名规则。[7][8]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有AX型、AX2型、A2X3型、AX3型、A2X5型等。[9]
无机化合物呈现的颜色由于物质吸收光的波长不同,而呈现的颜色也不同。[10]因为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学结构各有差异,所以无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密度也各不相同。[11][12][13]化学性质方面,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取决于水合能与晶格能的大小,水合能大于晶格能,易溶,反之不易溶。无机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含氧酸,一般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其含酸的氧化性亦强,非金属性较弱的元素,其含氧酸的氧化性亦较弱,含氧酸盐的氧化还原性与含氧酸具有类似的规律性。无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是指其不易因受热而分解的性质。热稳定性与氧化还原性具有一定的关系,含氧酸越稳定其对应的盐亦越稳定,反之亦然。酸碱性方面,氢氧化物中元素最高氧化数的氢氧化物由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氢化物中同一周期主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的酸性,由上而下增强。而正盐是没有酸碱性的,但质子理论中,盐的碱性由阴离子决定。盐的酸性有阳离子决定。[14]而且无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毒性。[15][16]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无机[shēn]化合物、无机汞化合物、无机铅化合物等属于1类致癌物。[17]

发展简史

2世纪初,中国出现了道教和炼丹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文献是东汉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东晋时期的炼丹大师所写的《抱朴子内篇》,记载了HgS和Hg,Pb3O4和Pb之间的转换,还记载了反应的可逆性。在中国的炼丹书中有描述对明矾(KAI(SO4)2·12H2O),绿矾(FeSO4·7H2O),黄矾(KFe3(SO4)2(OH)6),胆矾(CuSO4·5H2O)的认识,这均属于无机化合物。孙思邈的《伏硫磺法》中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种组分一一硝酸钾、硫磺和木炭。中国古代的医药学中也有无机化合物的记载,唐代《新修本草》中记载了109种无机药物,到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的无机药物增加至335种。同时期,西方的炼金大师们通过各种实验对矿物质的相互转化也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记载,并发展了许多实验;8~9世纪,阿拉伯炼金士查比尔·伊本·海扬(Jabi rinn Hayyan)发现了硫酸硝酸等无机酸。17世纪,英国人波义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科学概念,为酸碱下了明确的定义,且发明了指示剂。波义耳的工作使人们对化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使化学快速地发展起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