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米

禾本科黍属稷果实去皮后的产品
1
4
黄米是禾本科(Poaceae)黍属Panicum)稷(Panicum miliaceum)果实去皮后的产品,别名黍、糜子夏小米[1][3]。黄米有[jīng]、糯之分,粳性黄米主要用于烹煮食用,糯性黄米常磨面作糕点,也用于酿酒[2][4]。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土壤肥力低的地区,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温暖地区均有栽培,在中国降水量少、土地贫瘠的华北西北部分地区被广泛种植[2]。黄米的基源植物稷为喜温作物,喜短日照,耐干旱、贫瘠和盐碱地,能在各种土壤中生长[5]
黄米的基源植物稷是中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许多古文献中都有记载,如《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周书》等,均记载了中国古代稷的分布区域、粳糯性黄米在不同区域的习惯叫法以及栽培品种、栽培技术、食用方法、用途等,这均表明至少从公元前16-11世纪的商周开始,稷就已经在中国被广泛栽培[5]
黄米含有营养成分,可作为主食,也可制成黄米粉。在中国,黄米多被制作成风味小吃,包括杏仁茶驴打滚炒米炸糕[6][2]。此外,据中国传统医书《本草纲目》记载,黄米具益气、补中的作用,可治疗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等疾病[7][8]

植物历史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