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科(学名:Pongidae),原科,现已全部合并入人科Hominidae:共3属6种。体型较大,不具臀胼胝,前肢长可过膝,而于脸部少毛。猩猩属现仅存于苏门达腊北部以及婆罗洲的低地和山区的热带雨林,数量稀少,成年雄性脸颊上有明显的脂肪组织构成的“肉垫”,具有喉囊。大猩猩属分布于赤道非洲,是灵长类中体型最大者,站高1.3-1.8米,雌性体重70-120千克,雄性140-275千克,成年雄性腰背部有灰白色毛区,称为“银背”。黑猩猩属包括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分布于非洲中部热带雨林,集群生活,能使用简单工具,是已知仅次于人类的最聪慧的动物,其行为和社会行为 都更近似于人类,在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 该科最早化石为中新世中晚期的森林古猿(Dryopithecus),发现于欧洲。猩猩科的动物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 物种学史
猩猩科(Pongidae)又称大猿,是与人科最接近的 动物,包括现代的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以及一些古猿类。猩猩科最著名的早期代表是森林古猿(Dryopithecus),这是最早发现的古猿,在将近150前就已经发现,在中新世中晚期分布于欧洲。另一类比较著名的早期代表是中新世晚期主要生活于亚洲的西瓦古猿(Sivapithecus),过去著名的腊玛古猿(Ramapithecus)也包括在内。腊玛古猿原本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发现实际上是西瓦古猿的雌性个体,这一类群可能和现代的猩猩关系比较密切而和人类与非洲大猿关系较远。 中国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发现的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可能更加接近于人类与非洲大猿的共同祖先。禄丰古猿原被称作禄丰腊玛古猿,后列为单独的属。中国发现的古猿中最重要的是巨猿(Gigantopithecus),巨猿是中国上新世和更新世早期南方动物群的重要构成,其中以广西柳城“巨猿洞”发现的化石最为丰富。巨猿可能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可能比大猩猩还要大上一倍,不过由于发现的化石主要是下颌骨和牙齿,对其体型的估算并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