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

欧洲西部的河流
莱茵河(英语:Rhine River[1]德语:Rhein[2]),是欧洲西部的主要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3][4],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千米[3][4],年径流量790亿立方米[5],主要有美因河摩泽尔河等支流[6]
莱茵河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的产物[7],在3400万—533万年前,上莱茵河地堑形成最早的莱茵河[8],至萨利安时期,莱茵河水系终止演变[7][9]。莱茵河流段可分为:河源段[10]、上游段[10]、中游段[5]、下游段四个部分[10]。莱茵河主要支流分布在中游地区,包括摩泽尔河美因河[6],主要湖泊为博登湖[11][12]。莱茵河流域的平均高程为483米,最高峰海拔超过4000米;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可以分为高山区、阿尔卑斯山麓小丘区,以及由华力西准平原组成的高地区和低地区[13]。莱茵河流域的气候复杂,南面是阿尔卑斯山的山地气候,西面为海洋性气候,东面则接近大陆性气候[5]。在莱茵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明显。动物主要有海狸、鹿、鹤、白鲑啄木鸟,此外,莱茵河里还生存有大量大西洋鲑鱼[10],植物以低海拔地区的橡树山毛榉树为主,在高海拔地区,则是大片的冷杉[10]
数千年前人类便开始在莱茵河流域生活[14],大约公元前700年,凯尔特人开始定居莱茵河流域[15],并将这条河流命名为“Renos”,由此派生出后来的英文名称“Rhine”[16][17]。至公元前12–9年,莱茵河成为罗马帝国北部边界的一部分[14],476年,日耳曼人开始掌控莱茵河沿岸,并相继建立法兰克、伦巴德等王国[15]。在中世纪(476—1453年),莱茵河沿岸已初现大河型流域经济雏形[15],至19世纪,莱茵河已成为欧洲主要的水运航道,以及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18][19]截至2005年,莱茵河航运总吨位超过1500万吨,年货运量超过3亿吨[20]。莱茵河流域包括众多欧洲重要大城市,包括科布伦茨、波恩科隆[21],其中法兰克福是欧洲金融中心和航空枢纽,荷兰鹿特丹则为国际货物集散中心[20];沿岸还拥有莱茵瀑布、鼠堡和猫堡等风景名胜[21]

命名

莱茵河(Rhine River[1]),德语Rhein,中古高地德语Rin,来自古印欧语词根*reic—“流动,移动,跑”,梵语rinati“使流动”,ritih“河流,河道”。拉丁语rivus“溪流”。古斯拉夫语reka“河”;中古爱尔兰语rian“河,道路”;哥特语rinnan“流动”,rinno“小溪”;中古低地德语ride“小溪”;古英语rip“溪流”;古英语rinnan,古诺斯语rinna“奔跑”,荷兰语ril“奔流的小溪”[2]。古代凯尔特(Celts)人将这条河流命名为Renos,由此派生出后来的各种变异:Rhenus(拉丁文)、Rein(罗马文)、Rhein(文)、Rhin(法文)、Rijn(荷兰文)、Rhine(英文)、Reno(意大利语[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