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走廊-快懂百科
河西走廊(英语:Gansu Corrido),又称“甘肃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甘肃省西北部,[10]是连接中原和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的干线[2][11]。走廊整体狭长,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起乌鞘山,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数公里,海拔高度1500米,西宽东窄,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面积66万公顷。[12][13][14] 河西走廊依托于祁连山脉,平均海拔1500米,有着冰川、雪山、沙漠、戈壁、雅丹、内流河等地貌[12][15]。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日照时间较长,蒸发强烈[3]。主要河流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16]。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为武威市。[17]河西走廊生态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交通、能源、电信、物流战略大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路段。[18] 河西走廊是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核心区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19]河西走廊早期主要由游牧民族占据,后来经过了张骞通过河西走廊出使西域、以及西汉将河西纳入版图后,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一步步地加强[20]。在历史上,河西走廊是中原政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政治和军事延伸的重要通道,是汉、蒙古、藏、土、裕固、哈萨克、回、满等多民族,汉藏佛教、道教、儒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信仰多元融合的重地[12][20][21]。 2021年10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河西走廊经济带的发展定位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全国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丝绸之路重要开放廊道。[22] 河西走廊地区的人文景点与自然风光众多,地区范围内的景点包括武威天梯山石窟、莫高窟、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等[9][4][5][8]。其相关文化内涵丰富,202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了纪录片《河西走廊》[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