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蚊属(拉丁学名:Anopheles[3]),又称按蚊、疟蚊,[2]是昆虫纲、双翅目、蚊科下的一属。[3]截至2025年8月,GBIF显示按蚊属共有523种,[1]物种2000(中国)显示中国共有61种,其中常见的物种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等。[5]该属物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成虫通常栖息在繁殖地附近,不会远离其出生地。幼虫大量孳生于夏季受热强烈的小型开放水域,如水坑、沟渠、湖泊浅水区以及缓流河道的沿岸带。[4] 按蚊属成虫体长6-10毫米,翅长约5.1毫米。[4]成虫触须与喙约等长,雄蚊触须节4-5膨大并向外折,节4边缘有毛丛。小盾片后缘弧形,缘毛分布均匀,腹部无鳞或少鳞,即使鳞片较多,也不完全覆盖。幼虫无呼吸管,只有气孔器,腹节Ⅰ-Ⅶ或Ⅱ-Ⅶ背面两侧有棕状毛。蛹呼吸管口阔呈漏斗状,腹毛9-Ⅲ-Ⅵ多为短刺状。卵甲板长条形,卵外膜常具花纹。[6]白天该属物种躲在阴暗处,静止不动地停留在墙壁或天花板上。夜间 飞出活动,黎明时又返回藏身处。成虫通过贯穿昆虫全身的气管系统呼吸大气空气,气管通过气门与外界相通。幼虫在水中时通过水面呼吸大气空气,为此大部分时间附着在水面薄膜下方。雄蚊仅以植物汁液为食,属于严格的植食性,雌蚊虽在非繁殖期也摄取植物汁液,但在繁殖期必须吸食动物血液以获得卵子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营养,幼虫通过复杂的滤食机制获取营养。雌蚊摄入血液后,其卵巢会利用摄入的营养物质形成第一批100-200枚卵,这些卵会被全部或部分产入水体中。[4] 按蚊属部分种类是疟原虫的特异性传播媒介和终宿主,如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等。按蚊属物种还是动物疟疾(灵长类、啮齿类、鸟类等)的特异性传播媒介,并能传播人类及犬类的丝虫病病原体。[4] 分类
按蚊属隶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3]截至2025年8月,GBIF显示按蚊属共有523种,[1]物种2000(中国)显示中国共有61种,其中常见的物种有中华按蚊(A. sinensis)、微小按蚊(A. minimus)、带棒按蚊(A. claviger)、库态按蚊(A. culicifacies)、雷氏按蚊(A. lesteri)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