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黑

一种无定形碳
1
4
碳黑(Black Carbon),又名炭黑,为煤、石油、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或热解而成的黑色细小粉末状物质,主要成分是碳(90%~99%),含少量氧(0.1%~8%)、氢(0.1%~0.7%)和硫(0~0.7%)等。碳黑是无定形碳比表面积为10~3000 /g,密度为1.8~2.1 g/cm³。碳黑粒子近似球形,基本粒子尺寸为8~500 nm,许多粒子常熔结或聚结成三维键枝状或纤维状聚集体。[1]碳黑是疏水性的,不溶于水、油和其它溶剂,具有一定的导电、导热性能,[4][5]有较强的吸光性,[6]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着色性强。[6][7]
碳黑主要是以石油、沥青、天然气、松脂、焦炭为原料,经炉内燃烧后取其烟尘制成,也可将天然气在真空容器中加热获得。碳黑主要用于轮胎制造、电极制造、塑料制造、油漆制造、颜料、墨汁、唱片等工业。此外,还可用于脱色剂、净化剂、助滤剂等。[8]
碳黑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影响气候效应,[9]吸附有毒物质生成有毒气体。碳黑还可以通过吸入或接触进入人体,一定时间滞留可引起尘肺[10][11]

发现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碳黑的国家之一。在古时候,人们焚烧动植物油、松树枝,收集火烟凝成的黑灰,用来调制墨和黑色颜料,这种被称之为“[tái]”的黑灰就是最早的碳黑。[12]元代陆友所著《墨史》一书的记载,魏代的韦诞(公元251年以前),晋代的张金(公元300年以前),唐代的李庭[guī]父子祖孙等,都是为了取得作墨的上品原料而从事碳黑制造的能手。宋朝初年,用石油制造的碳黑已经出现,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详细描述了用石油制成石墨的过程。公元十六世纪后,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始以焦油、猪油树脂等为原料制取炱。1864年美国开始以人造气体经过燃烧,以石板为收集面,用刮板刮下而获得优质炱。直到1872年世界上才首次实现了碳黑的工业规模生产,同时出现了“炭黑”这一术语,这就是近代碳黑工业的开端。1892年发明了槽法碳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炉法碳黑开始出现。[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