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姓

百家姓之一
陶姓,中华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来源主要有五种说法,分别是来源于姬姓,属于以封地名为氏;来源于商朝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为氏;来源于虞姓,属于以官职名为氏;来源于唐姓,属于因避帝讳而改姓陶;来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包括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等。[1][2]
陶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陶姓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宁夏、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郡望有济阳郡、丹阳郡等;主要堂号有五柳堂,也叫“彭泽堂”,堂联有山中宰相(陶弘景)、耐久道人(陶凯)等。历史上,陶姓名人有东汉末年大臣陶谦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南朝时期知名道教学者陶弘景等。截至2022年1月,陶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3位,人口近280万。[1][2]

历史沿革

陶姓起源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为陶氏之祖。先秦时以平原陶姓为著,自商周时期到汉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跃于济阴、平阳一带,人才辈出,汉开封侯陶舍,辅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被高祖封为开封侯,官至左司马,其子陶青也袭爵拜相。至汉末,青公后裔举族南徙丹阳,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陶舍裔孙陶敦之后,分为丹阳和浔阳两支,繁衍到后来,成为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观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阳、浔阳之望。进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后裔繁衍广布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的城市乡村,尤以长江下游各地区为盛,另有九个少数民族陶姓子孙。泱泱中华,天下陶姓,溯源于陶唐氏,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时期,在来源方面,可知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将陶姓系于31位,也说明陶氏授姓特点鲜明,授姓时间早,原委脉络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较为昌盛。
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