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眼镜蛇

爬行纲蛇目的毒蛇
印度眼镜蛇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一种蛇,也是眼镜蛇属中的重要代表种。它是一种有毒蛇,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印度眼镜蛇的学名关键词“Naja”源自印度教中的蛇神“那伽”。眼镜蛇属约有20多个已确认物种,但分类学上经常就物种的独立性问题而存有争论。印度眼镜蛇是印度四大蛇咬伤病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眼镜蛇科的另一种蛇——眼镜王蛇不同,后者属于单型属“Ophiophagus”。印度眼镜蛇在印度教神话和文化中备受尊崇,常与蛇人一起出现。它是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1972年)下受保护的物种。

形态特征

印度眼镜蛇平均长度为1.4—1.6米,已知最长的记录是一条长约2.25米的雄蛇。普通的一般也都能超过1.6米长。在斯里兰卡最长的记录保持者是条母蛇,身长1.85米。雄蛇的躯干及尾部一般都要比母蛇更大。
印度眼镜蛇
印度眼镜蛇的鳞片呈覆瓦状斜向排列且色彩多样。有淡褐色、褐色、橄榄绿、暗灰绿或全黑的印度眼镜蛇,而且这些颜色可以互相掺混在一块儿或呈现横纹状。它的喉部通常为粉黄色。不过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变异的白化个体:全身呈粉黄色而眼睛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