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

麻痹性贝毒的英文缩写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简称PSP)是一种神经毒素,因人们误食了含有此类毒素的贝类而产生麻痹性中毒的现象,所以称之为麻痹性贝毒。其毒理与河豚毒素(TTX)相似,主要是通过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而抑制神经的传导。麻痹性贝毒在许多种不同的贝毒中毒事件属最严重,因其强烈毒性,经常造成消费者中毒死亡事件,并且具有广布性与高发性。

毒素来源

麻痹性贝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来源于赤潮中的有毒藻类。赤潮一般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已知中国沿岸海域中能引起赤潮的生物有260余种,其中能产生赤潮毒素的就有78种,与有毒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主要有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丧失性贝毒(ASP)和雪卡毒素(Ciguatera)五大类。其中,PSP被公认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严重。麻痹性贝毒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主要由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is)、微小亚历山大藻(A.minutum)、链状亚历山大藻(A. catenella)、A.fraterculus、A. fundyense、A. cohorticula、Pyrodinium bahamense、Gymnodinium catenatum等分泌产生。此外,细菌、蓝藻红藻(Janiasp.)中的一些种类也可以产生PSP毒素。1999年在淡水蓝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Lyngbya wollei(Onodera et al.,1997)中也发现了PSP毒素。有毒赤潮发生时,贝类大量摄食有毒藻,其藻毒素在贝类体内累积,当毒素含量超过人类食用安全标准时,人类食用此类贝类产品往往就会发生中毒的危险。染毒贝类不能通过外观与味道的新鲜程度来加以分辨,而且冷冻和加热不能使其完全失活。
贝类中PSP含量均值变化

化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