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

唐代发行量最大的流通货币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621年)所开铸的唐代主要流通货币。开元通宝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轨。[1][4]
唐高祖李渊初入长安的时候民间使用的多是线环钱,凡八九万才满半斛,物价飞涨,钱法大乱,改革币制势在必行。[1]唐高祖一改历代以“铢”“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称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4]开元通宝沿用秦半两、汉五铢的方孔圆钱造型,外圆内方。其材质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朝也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等。[2]唐代近三百年始终通行开元通宝,五代、宋初也有大量铸造,直至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仍有流通。开元通宝开创的通宝元宝币制,一直流传了1300多年。[4]
开元通宝是中国度量衡十进位制的开端,以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由此而来。开元通宝对唐朝时期周边国家的货币制度也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开元通宝诞生后,在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对东亚乃至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货币制度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

历史沿革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