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蛇

游蛇科锦蛇属动物
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1]又名棱锦蛇、菜花蛇等,[2]是一种游蛇科锦蛇属蛇类,成体头部前额有一“王”字黑纹。[2][4][7]体长一般为170~190厘米,最长者达200厘米以上,体重约为1~1.5千克[2][4]体被鳞片,头背、体背部的鳞片边缘黑色、中央黄色,整体呈现体前段具黄色横斜纹,体后段横纹消失。幼蛇斑纹与成体差别很大,且头部无“王”字纹,外观反而像它种蛇类。[2][4]
王锦蛇主要分布于越南、中国和日本,常栖息于海拔100米至2500米的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水库附近。[5][6]其性活泼,动作快,多以蛙、蜥蜴、蛇、鼠类及鸟蛋等为食,肛门腺能散发出特殊气味,奇臭难闻。[2][8][9]
2017年,王锦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3]2023年,其野外种群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10]其是一种中国常见的无毒蛇类,[5]能消灭大量鼠类,维护生态平衡[11][8]其肉可食用,皮可制成漂亮的工艺品。[2]药用主要为蛇蜕,有祛风镇定、退[]、消肿之功效。[4][12]但在2020年,中国明确禁止以食用为目的对王锦蛇开展养殖活动,除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逐步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13]

形态特征

王锦蛇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蛇类,体长一般为170~190厘米,也有长达200厘米以上者,体重1~1.5千克。体被鳞片,头背、体背部的鳞片边缘黑色、中央黄色,整体呈现体前段黑色具黄色横斜纹,体后段横纹逐渐消失,黄色部分似油菜花瓣,腹面黄色、具黑色斑。[2][4]个体间色斑变异较大,多数个体前段至中段具多个宽大黑色横斑,体后段及尾多因鳞沟色黑而呈黑网纹。体尾鳞片起棱明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