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县志-抖音百科
《兴宁县志》是1992年4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兴宁县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记述了兴宁自然风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演变情况。 兴宁概况
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 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梅州市平远县、梅县区相接,东部与梅州市梅县区交界,南部与梅州市丰顺县、梅县区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梅州市五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兴城镇位于300多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中部,是粤、赣、闽三 省陆路交通枢纽,在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线上,粤东北部主要商品集散地,梅州市次中心城市,兴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规划面积51.9平方公里,至2003年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兴城距梅州市区(梅城)57 公里,至广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头185公里,至韶关407公里,至江西寻邬县128公里,至福建龙岩282公里。全市年平均气温21℃,降水量1540毫米。全市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古代属龙川县地。东晋置兴宁县,以境内宁江而得名。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地区性重贸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称。1994年撤县设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兴宁组军抵抗元军。明代才子祝枝山55岁时授广东兴宁县知县,63岁任京兆 应天府通判。由于不满官场腐败之风,一年后他就借故辞官,回故里度残年。晋置县,因兴宁江而得名。一说县内兴旺无内患而得名。 县志版本简介
广东兴宁,踞东韩二江上游。自韩江流域,转东江以赴粤会,必经行其地;自东江流域,转韩江上游,起陆经闽以赴杭州,亦必行其地。故自宋明 ,以至清嘉道之间,实扼内地交通要冲,商货殷闻,人文兴盛。县政措施,历称繁剧。而县志修撰之频仍,亦几与通都大邑相埒[liè]。虽宋以前,如《齐昌文献》一类志书,今已无存,然明清二代所修邑志,则仍多可称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