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白

明末布衣诗人
何白(1562-1642),明末布衣诗人[1],字无咎,号丹丘[2]。生于乐清县城西郊丹霞山麓金溪。童年时代跟随父亲何导迁居温州城区积谷山下。自称丹邱先生,又号鹤溪老渔。少时即受诗的熏陶。他的祖母是乐清隐逸诗人李经*后峰的姐姐。何白在《李后峰先生传》末说:“白五、六岁时,间就祖母宿,每天明,祖母从枕上授白诗数章,或对句一、二联,已而谓白:‘此诗汝舅租后峰翁所作也。汝聪明,他日亦能继翁作此否’?白虽童而騃,而精神意气亦稍稍知响往。”何白家虽贫寒,而致力于学习,孜孜不倦。十六、七岁即操笔为诗歌。

人物生平

万历十五年(1587)事
何白年二十五,武陵龙[yīng]温州府学教授,对何白的才华十分赏识,极大奖扬。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收录何白诗十一首,并列小传说:“龙君御为郡司理,异其才,为加冠,集诸名士赋诗而醮,为延誉于海内,遂有盛名”。十七年,龙膺调迁国子博士。不久,何白去南京。时项季舆(敬祖)家在南京,轻财好施,诗酒会文,弥日匝月,何白常寄居他家,和当时诗坛上的王世贞(元美)、吴明卿(国伦)、陈继儒(仲醇)等有交往。《永嘉县志》称其“客游金陵,吴明卿集诸词客赋诗,白分韵得八齐,分体得七言排律,即席立成百韵,四座倾眼。由是得重名。与王元美、陈仲醇迭主牛耳”。李维桢在《汲古堂集·序》亦称“以吴越布衣中无辈。诸人口哗而心服者半”。
万历二十四年(1596)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