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巡警学堂,中国最早的警察学校之一。原系天津警务学堂,成立于1902年。当时根据《庚子条约》,天津不能驻军,袁世凯将军队改编成巡警进入,并设立警务学堂,地址在天津河北堤头村,由天津巡警总监赵秉钧负责筹建。1903年与保定警务学堂合并,更名为北洋巡警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北洋巡警学堂并入保定府巡警学堂。 创立
1902年8月15日,时任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在代表清朝政府接收侵华的八国联军归还对天津军事殖民统治机构“天津临时政府”的同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开创清末地方警察机构的先河。是年9月,成立天津警务学堂,由此始创天津警察教育。清末天津警察教育与警察机构的建立几乎同时进行。 袁世凯向光绪皇帝《奏天津及海口一带设立巡警先后筹办情形折》中称:“查各国警务本为专门之学,欲其精益求精,非设学堂不足以资考校。当于二十八年冬间,在津设立警务学堂,饬令各巡局官弁兵丁分班肄业,延订洋员充当教习,编译外国警务诸书,立定课程,为之讲贯,务令一兵一弁皆由训练而成。”(引自《袁世凯奏议》下册) 由此可以看出,清末建立天津警务学堂,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借鉴外国,把警察工作当作一门专门学问。欲提高警察工作水平,必须建立警察教育。二是,吸收外国教育理论,聘请外国警务教员,以提高中国警员的素质。三是,通过对全体警员分班培训,系统地进行警务知识的灌输,使每个警员都经过训练,达到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