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陶

东汉时期历史人物
刘陶,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人物,约汉桓帝灵帝熹平末(185年左右)在世。[1][2]一名伟,字子奇,[yǐng]川颍阴人。[3][4]西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5][6]
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因严惩宦官赵忠而被罚往左校做苦力,刘陶率数千太学生诣阙上疏,朱穆终获赦免。顺帝去世后梁太后垂帘听政,梁冀专权近二十年且鸠杀质帝,郎中袁著因要求削减梁冀权势遭迫害,刘陶借灾异上疏,希望启用李膺、朱穆等抑制梁冀,奏疏未被采纳。其为官生涯中,被举孝廉后任顺阳长,当时顺阳奸猾多,刘陶招募勇士擒获奸猾,后因病免官,百姓歌颂。汉灵帝召他为侍御史,他积极建言多被采纳,却因多次劝谏触怒权贵,调任京兆尹。朝廷让他交千万修宫钱,他因清贫且以买官为耻而托病不办公。灵帝因重其才,又征授他为谏议大夫。晚年,宦官把持朝政,刘陶任谏议大夫后上疏直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宦官大怒,诬陷他与黄巾叛贼有来往,灵帝将他打入黄门北寺监狱拷问,刘陶闭气而死。他一生著书数十万言,著有《七曜论》等,还为《尚书》《春秋》作注。[7][8][9][10]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川郡颍阴县人,济北贞王刘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