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1905—1957),女,原名杨季征、扬缤。祖籍湖北沔[miǎn]阳,1905年1月30日生于江西萍乡。其父杨会康在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湖北省代省长,她的兄长就是著名左翼作家羊枣。杨刚擅诗,素有“金箭女神”之美誉。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杨刚与彭子冈,浦熙修、戈扬被誉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她与前二人还被人称作“三剑客”)。 人物简介
1928年至1932年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受进步思想影响,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杨刚自北平来上海。她介绍同在上海的四哥羊枣阅读马列著作和一些进步书籍,向他宣传所谓“实业救国”和西方的民主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救中国。使羊枣逐渐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抛弃了个人主义的立场,立志“绝不离开中国共产党一步”。 1933年用英文写了短篇小说《日记拾遗》,收入斯诺编译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此后在《国闻周报》、《文汇报.世纪风》等报刊发表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文艺评论。1938年任香港《大公报》副刊《文艺》主编。在这一时期,她的婚姻破裂,与丈夫郑侃离异(后来郑在福建时死于侵华日军的轰炸)。那以后,杨刚和女儿郑光迪一起生活。 1943年赴美国学习文艺。1944年至1948年,她担任《大公报》驻美国特派员,在美国从事新闻采访,并根据党的安排做国际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