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洪

朱之洪
朱之洪,字叔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杨庶堪等组织反清组织“公强会”。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后负责宣传、联络工作。宣统三年(1911年),重庆成立保路同志协会,朱任会长。曾参与密谋重庆起义。重庆起义成功后任蜀军政府高等顾问并兼大汉银行总办。1912年,作为蜀军政府全权代表与成都四川军政府谈判并签署了合并草约。1913年,参与“二次革命”。1925年,任中国国民党四川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1926年,与温少鹤等倡议筹办重庆大学。1933年,任巴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并兼《巴县志》协修。晚年致力史学。1951年去世。

侠肝义胆

朱之洪,辛亥革命的先行者,一生光明磊落、善言笃行,事济不言功,事危不避除。朱之洪历任辛亥革命时的蜀军政府高级顾问,四川省议员,众议院议员,国民参议会议员及孙中山国民党本部参议等职,但他从不骄傲,总是平易近人,为人方正;他从不隐瞒自己观点,常于大庭广众之中,滔滔不绝,不满之事亦大声直说,所以大家也叫他“朱三吵吵”。
朱之洪的侠肝义胆,在他整个革命生涯中多有表现:如他任保路同志会会长时,在成都的总督衙门口,站在三层桌子搭成的讲台上演讲,慷慨激昂,听者都为之动容。在密谋重庆辛亥起义时,他两次冒险翻越城墙,[zhuì]城而下,迎夏之时军入城,促成起义成功。为阻止林绍泉叛乱,他义正严辞,袒胸堵枪口等侠烈之事,光照史册。他的侠义不光表现在对革命的忠贞,也表现在他对革命同志的热忱救援中。黄花岗之役后,朱之洪获知熊克武、但[mào]辛被困于广州虎门,即漏夜带病冒风雪,驰骋数千里,赶赴广州救援。他甘冒风险,营救熊、但二人脱险之事,也在当时传为佳话。
朱之洪作为一个杰出的教育工作者,他终生都在为发展教育、启迪民智身体力行。自18岁始办“正蒙公塾”起,历任巴县(今重庆)教育会长,巴县女子学校校长等职;首倡创办重庆大学、成都公学、邹容中学等大中小学校。晚年研究文史,主持重修“巴县志”24卷,编撰《蜀中烈士备征录》6卷。这些史料现在都是研究四川、重庆近现代史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