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宁

唐朝外戚大臣
[yōu]宁(生卒年不详),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出身的唐朝外戚大臣。他是武则天唐侄、太庙令武士让的孙子,左监门长史武怀道的儿子,武则天的伯父武士让的孙子,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哥哥。武攸宁门荫入仕,深得重用,先后担任中书侍郎、检校纳言等职。[1]
690年,武攸宁被任命为纳言。同年,武则天建立武周,武攸宁被册封为建昌王。691年,武攸宁罢相,降为左羽林大将军。次年,他再次被任命为纳言。692年,武攸宁罢相,降为冬官尚书(工部尚书)。
695年,武攸宁被降为江国公。同年,他在夏官尚书(兵部尚书)任上去世。

人物生平

门荫入仕,深得重用,累迁中书侍郎、检校纳言。武则天建立武周,册封建昌郡王。迁左羽林大将军、纳言。转工部尚书,诛杀薛怀义和尚。迁兵部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坐罪罢相,武则天主持在洛阳城北的白司马阪建造大佛像。唐中宗复位后,降为江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