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道家著作,唐末五代谭峭撰。共六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一百一十篇。谭峭继承老子“有生于无”最后“有”又归于“无”的思想, 认为“道”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全书基本上发挥黄老列庄学说,禀承了传统道家思想,受列子化、盗天等思想影响颇大。该书还继承张湛《列子注》所论述的最高哲学“太虚”,亦即虚,谓“太虚一虚也”,“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 谭峭的《化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化书》是五代谭峭所作,认为天地人物都在变化。有情的人和动物可以变成无情的石头花草,草木也会变为人和动物。至于蛇化为龟,雀化为蛤,更不待言。事物可以由此变彼,说明 它们彼此相通: 在《化书》看来,小人们所追求的只是“术化”,比如移山造海,做丹做金,为圣人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