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鹏

明代尚书
杨一鹏,字大友,号昆岑,临湘云溪(今岳阳市云溪区)人。[1]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成都司李。任内,播州(今贵阳遵义)一带出现动乱,朝廷欲调兵围剿。杨一鹏主张采取安抚政策,结果未动一兵而使播州平定。不久,一些在四川采办“皇木”的差吏乘机敲诈地方百姓,致使民怨四起。他闻讯后,立即命令统一价格,不许乱派,毫不留情地打击不法行为,赢得了四川百姓的信赖。由于杨一鹏在四川政绩显著,被升为吏部郎中。他执政掌权,量才授官,谢绝谋私欲图进身之人,又升任大理寺丞。 杨一鹏大义正直的行为,使贪官污吏恨之切齿。一贯陷害忠良的魏忠贤,结党害杨未果后被诛,朝廷更加信任杨一鹏,称他才高德厚,授为兵部左右侍郎,署尚书事。

人物简介

杨一鹏(?~1635),字大友,号昆岑,湖南临湘云溪(今岳阳市云溪区)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成都司礼。任内播州(今贵阳遵义)一带出现动乱,朝廷欲调兵围剿。杨主张采取安抚政策,结果未动一兵而使播州平定。不久,一些在四川采办皇木的差吏乘机敲诈地方百姓,致使民怨四起。杨一鹏闻讯后,立即命令统一价格,不许乱派,毫不留情地打击不法行为,赢得了四川百姓的信赖。

相关事件

杨由于在四川政绩显著,被升为吏部郎中。他执政掌权,量才授官,谢姐谋私欲图进身之人,又升任大理寺丞。杨的行为使贪官污吏恨之切齿。一贯陷害忠良的魏忠贤,结党害杨,后魏忠贤被诛,朝廷更加信任杨一鹏,称他才高德厚,授为兵部左右侍郎,署尚书事。杨不惧权势,冒死直谏,写有《直陈朝政疏》,检举官员中的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