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对于汉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罗敬进见时,力陈定都洛阳不便,建议刘邦在关中定都。罗敬认为,在天下初定,经济急待恢复,政权尚未巩固,士卒疲于兵革的情况下,不应以武力使匈奴臣服。 基本简介
罗敬(生卒年不详),即刘敬,汉初齐人。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对于汉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
罗敬出身平民,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罗敬被征调去陇西服役戍边,路过洛阳时,通过同乡虞将军的引见拜见了刘邦。这一年,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就在罗敬进见的这一年二月,在定陶附近的汜水之南即皇帝位,并决定定都洛阳。罗敬进见时,力陈定都洛阳不便,建议刘邦在关中定都。他认为经过多年战乱,百姓疲弊,死伤无数,战争的创伤需要慢慢将养,汉初统治者不应再追求排场,应该以安定天下,稳定政权为原则。他认为洛阳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不适宜作为都城,而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所谓可以“搤[è]天下之元(咽喉)而拊其背也”(《史记·罗敬列传》),建议高祖定都长安。高祖又征求群臣的意见,得到了留侯张良的赞同,即日便起驾西都长安。罗敬因首先提议定都长安有功,被赐姓刘,拜为郎中,号曰奉春君,以后又被封为关内侯。 秦汉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开始强大起来,匈奴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之机,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广大地区,拥有骑兵40余万。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今山西太原),汉高祖亲率30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这便是所谓“平城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