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机

为焊接提供电源的电器
电焊机(electric welding machine)实际上就是具有下降外特性的变压器,将220V和380V交流电变为低压的直流电,电焊机一般按输出电源种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流电源的;一种是直流电的。直流的电焊机可以说也是一个大功率的整流器,分正负极,交流电输入时,经变压器变压后,再由整流器整流,然后输出具有下降外特性的电源,输出端在接通和断开时会产生巨大的电压变化,两极在瞬间短路时引燃电弧,利用产生的电弧来熔化电焊条和焊材,冷却后来达到使它们结合的目的。焊接变压器有自身的特点,外特性就是在焊条引燃后电压急剧下降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汽车、机械、电子产品等。[2][1]

历史起源

电焊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90年,美国人尼古拉·特斯拉(Tesla)发明了一种叫做“电弧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电弧将金属零件焊接在一起。但是,特斯拉并没有将这种方法实际应用于生产中,因此没有成为电焊机的先驱。[1]
1903年,俄罗斯人谢尔盖·金(Cailletet)发明了一种叫做“电渣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电流提高金属材料的温度,使其能够熔化并焊接在一起。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成功焊接金属,但是它需要很高的温度,并且焊接无法精确控制,因此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困难。[1]直到1919年,另一位俄罗斯人伊万·斯捷特捷斯基(Strohmenger)发明了第一台真正的电焊机。他利用了直流电及其弧光发生的热效应,设计了一种可以产生高温电弧的设备,从而实现了金属的高效焊接。这种电焊机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和铁路建设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1]
焊机经历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