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英文名:Urat Middle County[1]),是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东北部,[4]北与蒙古国交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 、五原县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全旗东西长203.8千米,南北宽148.9千米,总面积22868.11平方千米 。[2]乌拉特中旗下辖6个镇、4个苏木,旗政府驻海流图镇。[6][2]截至2024年年末,乌拉特中旗常住人口为10.58万人,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7]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由阴山山脉东西走向的二狼山、乌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 然景观,依次为南部山前平原、中部山地、北部丘陵高原3种基本地貌,[3]地质构造分区属内蒙古西部单元区,是东西纬向构造的一部分。[11]境内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温和凉爽等特点。[3]乌拉特为蒙古一部落名称。蒙古语意为“很多的能工巧匠”。[12]春秋战国时期,乌拉特中旗为匈奴牧地。秦属九原郡及北假之地,阴山北仍为匈奴牧地。汉属五原、朔方两郡各一地。三国至晋,为南匈奴牧地。隋唐属丰州。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赐牧乌拉特部于乌拉山、河套北阴山前后;元太祖弟哈萨尔后裔率乌拉特部由呼伦贝尔草原西迁而来,分设乌拉特前、中、后旗,自此始有建置,后隶属乌兰察布盟。[13]1981年,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更名为乌拉特中旗。[14]2004年8月26日,巴彦淖尔盟正式撤盟设市,乌拉特中旗改隶巴彦淖尔市。[13] 乌拉特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主产区之一,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旗,[15]境内分为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三种经济类型区,拥有常年开放的国家陆路口岸—甘其毛都,是内蒙古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16]2024年,乌拉特中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9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36.3:42.7。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比上年增长5.7%。[7]乌拉特中旗是中国承东启西、连通蒙古国的重要通道,境内212省道与包兰铁路、110国道、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相连。[16] 乌拉特中旗素有鸿雁文化之乡、蒙古文长篇小说之乡、戈壁奇石之乡、中国蒙古族民族之乡的美誉,是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文明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荣誉。[17]截至2024年年末,乌拉特中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120项、旗级183项。[7]乌拉特中旗主要景点有德岭山水库、温根塔拉草原、牧羊海等。[8][9] 名称由来